評論深度互聯網政治

陳至潔:鳥籠中的微信,與「插翅難飛」的中國境外網民

中國政府嚴加控管並強力引導互聯網的公共信息內容,甚至產生了境外的問題。中國政府對微信用戶的文化思想控制,並不會因為人移居海外而減少,因為只有中國的公民或在中國登記的公司才能營運微信公眾號並提供其信息內容……

自從2011年上市以來,騰訊所發展的微信(WeChat)已成為中國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網絡應用軟體。圖為2018年1月15日,廣州的騰訊微信開放專業會議的入口處,與會者在走過。

自從2011年上市以來,騰訊所發展的微信(WeChat)已成為中國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網絡應用軟體。圖為2018年1月15日,廣州的騰訊微信開放專業會議的入口處,與會者在走過。攝:Qilai She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06-20

#互聯網政治#互聯網#陳至潔#評論#媒體觀察

自從2011年上市以來,騰訊所發展的微信(WeChat)已成為中國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網絡應用軟體。微信不僅能收發即時信息與群聊,更是一個具備生活機能的平台,網民能藉由微信購物、訂票、繳費、匯款、叫車、訂餐、交易和閱讀新聞等,功能涵蓋金融支付與文化消費。在騰訊於2017年發表「微信小程式」(毋須安裝的手機應用程序)後,微信更成為一個龐大的電子商務與數字經濟的移動作業系統。

作為最多中國人使用的社交媒體應用軟件,微信的每日活躍用戶(DAUs)在2017年9月底達到9億200萬,而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2018年3月宣布,微信的全球每月活躍用戶(MAUs)已突破10億,其中絕大部分的使用者在中國,或是旅居海外的中國僑民。由於集眾多生活功能於一身,微信成為最具「黏性」的社交網絡應用程式:傳播研究顯示,微信用戶每日花費82分鐘在瀏覽與操作微信上,而Facebook用戶每日平均使用長度為50分鐘。

在微信眾多的功能中,微信公眾號已成為中國網民取得新聞內容、公共資訊與文化知識的最主要渠道。2016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註一)的市場調查發現,90.7%的中國網民由社交媒體應用取得新聞資訊與公共信息,而74.6%的中國移動互聯網使用者(大約是5億4000萬人)以微信公眾號為主要新聞信息渠道。截至2017年9月,已有逾300萬個微信公眾號活躍於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吸引了7億9700萬的每月活躍訂閱者。

習近平政府非常清楚微信等社交網絡應用軟件擁有巨大的市場與社會影響力。中國政府自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十二五規劃」,2011至2015)開始,便將「新興信息產業」(又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視為七大新興戰略產業之一,在法規與技術發展上以政府的資源扶持中國互聯網產業。中國政府的《十三五規劃》(2016至2020)更宣布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八大工程,簡言之,中國政府認為互聯網信息產業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巨大幫助,因此要以國家的力量大力支持互聯網信息產業,與其衍生的數字經濟。然而,中國政府在認同互聯網市場運作、扶持高端互聯網產業的同時,也加強了對互聯網言論的監管與控制,其影響力甚至超越國境。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