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裝備自己,總是對的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圖:端傳媒設計部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18-03-04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rongyuchan,回應圓桌話題《假若國家主席任期無限制,中國將會走向怎樣的未來?》

我深深地對這個國家感到失望是去年冬天清除低端人口的時候。在此之前我還覺得也許是體制上的不適合等各種現實因素,可當我看到少之又少卻又觸目驚心的相關報導的時候,我想這下真的壞了。不是「走不下去了」的那種壞,是本身的壞,是自己明明已經在作惡了還要拼命走下去的壞。疏導的方法有千萬種,可他偏偏選擇站在人民的對立面。

關於連任的新聞剛出的時候,我正和朋友在外面玩,那一瞬間我感覺怒火蓋過了我的頭頂,我是發自內心的感到憤怒。回家之後我和我爸爸談起來,我爸說該連任,因為反腐局勢下他很危險,也只有他繼續做下去才能夠實現真正的反腐。我沒和我爸說什麼便進了自己的房間,我在想,這的確有一定道理,可這就該是修憲連任的理由嗎?這一點一經更改以後會發生什麼未來有多少變數他都不管了嗎? 怕是是了。

晚上我轉發了幾條旁敲側擊的博文,越想越生氣發了一條「我反對」。早上很早就醒了,不知道為什麼是帶著憤怒醒的,可能還是接受不了吧。拿起手機一看,我轉發的一條東西被刪除了,不過也沒放在心上,常有的事。到了中午,我發現自己被封號了,不是禁言,是封號。我不能進行任何操作,我可以看別人發送的微博,可當我點進自己的主頁時他告訴我賬號異常,並且微博全都消失了。那一刻我有些恍惚,我從網絡上認識了的那麼多人一瞬間就失聯了。幾個小時前我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頃刻間我就化作一串消失在互聯網中的透明代碼。

我不知道未來幾年會是怎樣的,可我真的想要努力學一些東西了。我突然想像求生一樣學習一門外語。這片土地我深愛著,可我也恨。

大家努力吧。不要絕望,保持憤怒,追尋自由。誠心祝福你,捱得到,新天地。

2. 緋紅杏白,回應圓桌話題《假若國家主席任期無限制,中國將會走向怎樣的未來?》

不論是誰,在長期執政後的認受性必定下降,而長期掌握權力的人更會容易戀棧權力,更會為了保持自身對國家的影響力,而不熱衷讓國家作出的突破性的發展,從而影響自身權力穩定。這一切都是歷史上屢次出現的現象。

在我看來,中國國家的年輕創造力會遂漸消去,又權力不固而會產生更多內部角力的問題。中國復興所必需的凝聚力,更好可能會一下子全失,因為長期執政讓中國人失去了對自身政權所擁有的無形信任。縱使中共說是因時制宜,但沒有承諾及明確解釋的決定,會讓人感覺他沒有信用。因此想移民的人會增加是可預見的。但我認為此舉對中國最重要的影響,還是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終點,似乎是離我們愈來愈遠了。

3. Ly_Ann,回應《早報:中共中央建議將國家主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從憲法中刪除》

這類猜測2017年就有,但是很多人沒想到會這麼快這麼露骨。消息出來後,許多青年朋友們紛紛在微信朋友圈、QQ空間等地轉發傳播消息,用各自的方式含沙射影地發出牢騷,在群裏進行的各式隱晦討論最後都以「保持理智,小命要緊」這類話終結。大家迅速叉開話題,迅速轉移注意,彼此安慰着「沒關係的,最多考研政治題多背些書嘛,誰做領導人做多久領導人其實對小民沒什麼影響呀」「群主當心點,要是有人突然敲門你就跑,千萬不要開門」「好好活下去,畢竟以後每一天都是餘生最好的一天了」……不知為何覺得十分諷刺。

以後要小心點啦,群裏看玩笑說,要登基了,連東廠都開始組建了。以前看阿倫特《極權主義起源》還覺得我囯可能沒那麼極權、可能還有救,但這種有望成為思想警察的組織都出來了,無不納罕,都有些傷心。

提案裏還有個小修改,一字之差,將「建立**主義法制囯家」的「法制」改成「法治」,其實很值得玩味。明擺着告訴你,我們不需要建立這種制度,它只是統治手段——是方法,不是目的。其他在思想領域做出的改動就不提了,不僅要大力宣傳「正確思想」,還加入了嚴防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對人民腐化毒害的內容。看起來我們不少人已經被毒害地蠻深的了(笑)

最後悲觀一點說,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什麼、這個囯家會往何處去,大概只能留給後人見證了。睜開眼看,不要忘記——如果這部分歷史以後也要成為禁忌,請港澳台朋友們客觀公正地替我們記錄下來;不過最壞的猜測是,留給你們的時間大概也不多了,還是一起並肩建設中囯特色社會主義的吧(笑)

4. mtbb0618,回應《「抱歉,此內容違反了《規定》」──2017年微博審查回顧》

曾經做過粗略的關於微博著作權的研究。目前國內對於具有獨創性的微博是否享有著作權的問題還是給予肯定的,因此我認為,不論自己的微博是否有進行過消費,其實都是具有私人財產性質的。不僅僅是指賬號,單條的微博也是如此。

發布的微博如果是涉嫌違規被刪便也罷,但最近幾天微博大規模的封號狂潮,無預警、無通知,對於被封的賬號清空一切,無辜的不無辜的微博一概被刪,並且無法再找回。大部分人的微博並沒有進行過備份,在大家沒有存檔的情況對所有微博都一刀切除,完全可能造成財產的永久滅失,並且數量不在少數。

晚上的時候和微博客服通話,問她我的哪條微博涉嫌違規,對方回覆他們無權查看、是系統檢索到了關鍵詞,我問是什麼關鍵詞,他們無法回答。

這也就意味着,微博在依憑一條看不見的標準、說不清的規定,來肆意損害我們的財產。

誰給了微博這樣的權利?

恍惚中想起微博更新過一次服務協議,協議裏面關於用戶對微博享有的所有財產著作權進行了讓渡,曾一時在微博引起過熱議。

儘管我認為該格式條款涉嫌嚴重損害我方利益而無效,但這或許也說明,微博至少是從那時候起,就想好了要構建自己的獨裁王國。

5. mtbb0618,回應《讀者來函:我尊敬的老師與他的公民課,一切以舉報作結》

中國的教育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都是沒有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刻板的閲讀訓練與主流價值觀的過分宣揚讓年輕人片面地判斷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哪個角色是好人哪個角色是反派,忽略了人和世界的多樣性與矛盾性。以致當聽到與自己不同的聲音時,第一反應不是去思考它、理解它、有禮有力地辯駁它,而是去摧毀它。

這種非黑即白的認知與舉報現象何止出現在校園裏,每個社交網絡上都隨處可見。看見自己不一樣的評論,就得罵到他和自己保持一致;看見讓自己噁心的番劇,先舉報了再說。

制度的不接納是一回事,更讓人覺得難過的是有些人自己也缺少包容各種聲音的能力。他們拉直了一條標準線,在官方審核之前自己先架起了審查的大旗,要求所有人不能越過它半步,並且堅信自己的絕對正義性。

如何教會中國人包容與思考,是影響之後社會發展的一大挑戰。

6. 自芳,回應圓桌話題《紅極一時的Sarahah APP下架,「誠實」必然帶來傷害?》

曾經有匿名人士將我設置成好友可見的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內容截圖發到知乎提問如何評價,因個資泄露導致我收到大量人身攻擊言論,還有人肉搜我甚至檢舉到學校。我遵從知乎政策提交護照和學生證等個資申請,才得以鎖定(而非刪除)問題。我遵從知乎政策逐條檢舉,才得以刪除涉嫌人身攻擊的言論。

但是個資已然泄露,霸凌已然出現,我已然很難信任別人。看到這篇圓桌我淚流不止,我後悔自己從此事中倖存。即使我無力讓匿名的網絡暴力消失,我也不希望看到下一個權力不對等之下的受害者出現。

...

我認為重點並沒有顯著差異。文中的案例讓我聯想到知乎的匿名制度,我的論述重點在於對知乎匿名制度的「有不誠實意圖的使用」(會想到這種措辭是因為香港存在「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的罪名)。

我至今無法確認提問的匿名知乎用戶是誰(僅僅有懷疑對象),我也很難針對提問中出現不實表述要求提問者出面道歉(甚至連不實表述都是其他知乎用戶幫忙修改的)。至於涉嫌言論霸凌我的大量匿名和實名用戶(實名用戶中又有很多沒有用真名以至於無法確定身分)我只能向知乎申請刪除言論,難以進行其他維權措施。

如果知乎要求所有提問者和回答者都必須實名,就算有人真的創了小號去提問,問題中針對我的不實表述和回答中針對我和我學校的大量人身攻擊言論就可能大幅收斂。

但是知乎匿名制度的初衷在於讓提問者和回答者可以自由表述而不用擔心被人確認身分,所以問題在於「有不誠實意圖」的匿名用戶。

7. 論塵,回應圓桌話題《你買到了嗎?台灣衞生紙搶購潮,是市場過敏、政府失能,還是資源問題爆發?》

這完全是媒體誇大報導及不斷的渲染造成預期心理現象。不然,衞生紙品實則早就都在漲價,何以如今才發生搶購潮?如果有真正在關注衞生紙品價格與促銷週期的人,就會發現:的確近幾年的基本價格(未促銷)是上升趨勢,然而,衞生紙廠商多、供應量也大,不時會配合不同的實體、網路通路進行促銷,也沒有因為基本價格漲上去而不再促銷。可以見得,若是各廠真的照著新聞說的往上調整價格,也不會影響到促銷活動的推展。而在此時以基本價格購買,不僅不比漲後促銷價便宜,也導致囤積佔家用空間、真正用罄衞生紙者無法購買等問題。歸咎其因,就是因為搶購民眾資訊不對稱於廠商及媒體。

8. 自由風,回應《放下膨脹的科學自信,在歷史縫隙探問反疫苗根源》

我可以理解教授的見解,也覺得要將疫苗推而廣之,社會性推廣絕對是非常重要的宣傳方向。只是,我實在不能認同現在醫學界的態度是「膨脹的科學自信」。

西方醫學的發展,主要是實證主義的產物。以奧卡姆剃刀的論述而言,現代醫學相比比反疫苗陰謀論的優勝之處,在於其擁有完整的可證偽性。醫學專家秉承科學精神,以科學方式向大眾解釋為何要接種疫苗,是沒有錯的。

不過,陰謀論的最大特性,在於就算你提出再多的科學實證,他都可以將至扭曲成一種權威對事實的掩飾,甚至從而加強他的論述。因此,要推廣疫苗,竊以為並非要如標題所言「放下膨脹的科學自信」,而是反其道而行,從中小學教育、公民團體開始着手科普,在科學知識以外更要教授科學精神與科學哲學,才是長遠擊破迷信、建立未來公共衞生的可行方法。

9. 不配,回應《打機會讓你更暴力嗎?一部持續四十年的糾纏史》

遊戲只是背鍋罷了,任何載體都可以被指為宣揚暴力的啦,那不如大家一起天天看兒童節目?

但有一點,現在的商業環境下很多遊戲、影視、文學等內容製作都是市場導向的,如果數據說暴力、低俗等內容的銷售表現更好,行業便會大量生產這些一定程度上帶有負面影響的作品,所謂的大數據有時就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

之前端有稍微討論過網絡文學的話題,在那之後我專門去看了一些網文寫作教程、心得一類的文章及書籍,絕大部分都在講三點:1,如何寫爽點、如何避免寫毒點;2,像管理工程一樣管理文章的結構及篇幅以達到最佳的讀者情緒控制效果;3,持續大量輸出內容,保證讀者爽得不能停下。看這些」教程「大概可以下一個結論,就是很多市場導向的內容基本上主打的就是賣一種能即時刺激消費欲的東西,網絡爽文也好、暴力遊戲也罷,這些內容(至少在表面上)看不到什麼意義深刻的高大上內涵。

類似情況相信影視和遊戲等行業也有出現,那麼,長久以往會不會把相當大比例人群的思想固化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呢?而這種思想上的匱乏會不會與衝動犯罪之類的行為有正相關?

如果針對暴力事件的出現而導致大家怪責遊戲,其實是不是更應該怪責這個荒誕的行業現狀?

10. Fai,回應圓桌話題《香港庫房年年水浸,一萬億儲備反映理財有道還是「守財奴」?》

參考姚松炎及朱凱迪的直播,在一千三百多億元的年度盈餘裏,有八百幾億為賣地盈餘,必須全數撥歸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拿來支付大型工程費用,不作他用。剩下的錢就拿來派糖堵住不明就裏者的嘴巴。而據他們二位推算,打後幾年的基建開支有增無減,變相逼迫賣地收入要達到一定指標以應付支出,這才是香港高地價高房價的結構原因。為什麼香港政府猴急搶地?為什麼要打郊野公園、農地的主意?為什麼一直堅持高地價政策?為什麼不肯對真正的民生問題作出長期承擔?為什麼你買不起房子?這是官商合謀的天仙局,俾幾多糖你都補唔返。

只要權力一日被建制壟斷,財政腐敗就在面前。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